正在阅读:年末集中供应刺激楼市、地市成交显著“翘尾”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全国快讯 / 正文

微信图片_20201007203257.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年末集中供应刺激楼市、地市成交显著“翘尾”

转载 2021/01/02 14:23:2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作者: 1994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2月,恰逢房企业绩冲刺季,新房供、求同环比皆有不同程度回升,但是成交增长动能进一步转弱,成交增幅远不及供应,不同城市显著分化:一线领涨,供应全线“飘红”,成交显著好于去年同期;二三线供应放量激增,而成交小幅微降1%,同比涨跌参半。土地市场量增价跌,同样迎来年末“翘尾”行情。




1

供应:环比激增33%,一线倍增、成都370万平创2年新高


12月,恰逢房企业绩冲刺的关键期,房企密集推盘,30个重点城市新增供应面积4205万平方米,环比增幅持续扩大至33%,同比上涨9%,好于去年同期。一线和二三线同环比全线“飘红”:

一线城市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面积645万平方米,环比近乎翻番,同比增长也达到了45%,供应都达到了年内高位。其中广州单月突破200万平方米,上海本月供应面积同样高达146万平方米,同、环比分别上涨了99%和467%,成交相对火热,项目推盘积极性显著上升。
二三线城市新增供应面积3560万平方米,环比上升26%,同比上升4%。其中成都遥遥领先,12月新增供应370万平方米,达近两年新高,主要因二圈层新都、天府新区迎来了阶段性放量,杭州、重庆、武汉、长沙次之,月供应量也在200万平方米以上。从变化趋势来看,本月各城市环比涨多跌少,分化持续加剧:长三角和粤港澳湾区城市因成交热度高涨,房企推盘节奏积极性较高,诸如杭州、宁波、徐州、佛山、南京、东莞等城12月供应皆保持增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武汉、天津、昆明、西安、济南、长春等供应相对疲软,同、环比齐跌。我们认为,明年1月供应高位回落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市场成交相对惨淡的三四线城市,供应跌幅预期会持续扩大。  

 


2

成交:“翘尾”回升但增幅不及供应,凸显增长动能进一步走弱


供应放量激增叠加房企年末冲刺季各类营销手段加持,12月30个重点城市整体成交3262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5%,同比增长5%,走出“翘尾”回升的收官行情。
一线城市成交面积472万平方米,环比大增26%,同比增幅也高达72%。购房需求旺盛,成交维持高位,各城市均显著好于去年同期和2020年以来月均水平。以上海为例,成交127万平方米,创2018年以来单月新高,市区以宝山为代表,得益于供应的阶段性放量,成交上涨数倍有余,而城市外围区域奉贤、松江、嘉定也迎来了需求的集中释放期,成交近乎翻番。略显逊色的当属深圳,因上月集中放量,本月小幅回调至64万平方米,不过同比依旧保持增势,增幅维持在10%。
二三线城市成交面积2790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3%,同比小幅微跌1%。从绝对量层面,重庆、武汉整体成交依旧处于二线城市前列,12月成交量均超200万平方米,长沙、徐州、青岛、佛山属第二梯队,月成交也突破了150万平方米。环比变化来看,多数城市相较于上月有了稳步上扬,仅天津、济南、长春等少数北部城市需求相对疲软,跌幅较为显著;同比则呈现出涨跌参半,不同城市分化持续加剧:武汉、天津、成都、长春等延续了低迷的成交走势,市场需求相对疲软。杭州、宁波、常州等长三角城市主要源于前期需求透支严重,成交面临阶段性回调。而徐州、佛山、西安、南京等市场热度延续,同环比皆保持增势。预判下月,我们认为,考量到基数较高和供应回落等客观因素,成交预期也会稳中有降。

 



3

库存:超七成城市库存环比回升,仅3城消化周期超过18个月


12月,多数城市供求双双放量,半数以上城市供求比延续回升走势,七成以上城市供求比大于1。成都、深圳、宁波等城市供应发力,供求比跳增至2以上,而西安、济南等供应骤缩,供求比继续回落。
受此影响,超七成重点城市库存面积环比有所回升,深圳、杭州、宁波等由于低基数效应,增幅超10%。30个重点城市消化周期环比涨跌参半,常州、宁波等消化周期明显拉长,但仍低于12个月,去化风险基本无虞,成都消化周期首次超过18个月,但预计下月将重回合理区间。




4

成交结构:中低档产品占比齐升,深圳90m2以下占比回升14PTS


从价格段分布来看,低档产品占比上海、北京分别回落2个、7个百分点,深圳持平;中低档产品占比全线回升,上海、北京微升,深圳回升26个百分点;中档产品占比涨跌差异明显,上海、北京回升6个、5个百分点,深圳回落22个百分点;中高档产品占比上海、深圳各回落2个、5百分点;高档产品占比上海微降,深圳微升。

从面积段分布来看,90平方米以下产品占比上海、北京回落2个、6个百分点,深圳上升14个百分点;90-120平方米产品占比上海回升6个百分点,北京、深圳回落2个、12个百分点;120-144平方米产品占比北京微升,深圳微降;144-200平方米产品占比北京微升,深圳微降;20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产品成交占比上海回落4个百分点,北京回升3个百分点。





5

二手住房:12月深杭厦等环比增12%以上,全年累计同比增5%


至12月末,全国8个重点城市成交面积累计同比由跌转增至5%,涨幅扩大6个百分点。从总成交量来看,仅苏州、成都全年累计同比分别跌40%和52%,其余6城年内均有不同程度涨幅,杭州最高,全年累计同比增长高达64%。
12月,全国8个重点监测城市成交量收至554万平方米,环比增长6%,同比跌幅收窄至4%。年末置业需求加速释放,叠加受新房市场“万人摇”频出购房难度升级,资本向二手房流入态势显著。环比来看,杭州、深圳、厦门环比增长皆超10%,其余城市也有不同幅度增长,8城中仅苏州环比回落。




6

土地市场:成交“翘尾”如期而至,溢价率降至3月以来新低


截至12月28日,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总成交建筑面积为38939万平方米,环比11月全月增加了74.0%;成交幅数共计5517幅,环比11月整月增加了50.1%;成交总价方面,本月土地成交总金额为9293亿元,较上月增加了61.9%。成交单价方面,由于优质地块占比明显减少,本月平均楼板价降至2387元/平方米,较11月份下降了7.0%。
市场热度方面。在大量普通地块入市底价成交的影响下,本月成交溢价率明显下降,降至11.4%,创下3月以来新低。各能级城市表现基本一致,溢价率均呈环比下降趋势,其中一线城市降幅最显著,溢价率环比11月下降5.1个百分点至7.0%。另一方面,土地流拍现象也因普通地块大量入市而明显加剧。以重点监测的城市来看,本月流拍幅数较上月明显增加,流拍率也依旧延续在高位,环比增至13.4%。从流拍地块所在城市来看,这些遭遇流拍的土地主要集中在郑州、石家庄、昆明、济南等近期楼市表现不佳的二线和中小城市,土地条件较为一般,房企拿地意愿不强,最终遭遇流拍。

据CRIC监测数据显示,截止12月28号,一线城市成交总量为642万平方米,环比上月涨幅为8.5%;成交金额也随之增至892亿元,是年内仅次于5月的第二高;平均楼板价受高价地出让明显减少的影响,降至13884元/平方米,环比11月下降2.7%。分城市来看,成交最多依然是广州,本月成交量高达296万平方米,涉及地块22宗,除番禺、荔湾、增城三宗宅地外,其余地块均底价成交。成交增幅最突出的是北京,本月成交建面达106万平方米,共成交了6宗地,有3宗为居住用地。此外,上海本月也有8宗涉宅地块出让,有4宗为安置房用地。深圳仅出让3宗宅地,市场热度较上月有明显下滑。
二线城市本月成交量明显增加,截至12月28日,土地市场成交量为7812万平方米,较11月实现翻番,成交金额也同步翻番,高达2954亿元;价格方面,在武汉、南京和宁波等多城均有优质宅地供应的带动下,二线城市本月平均楼面地价较上月上涨了2.9%,增至3781元/平方米。具体到城市来看,中西部二线仍是成交主力,重庆、昆明、西安、成都、武汉、郑州等城市的成交量均在500万平方米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热点城市市场表现分化,南京本月成交规模大增,而宁波、杭州成交规模则大减,尤其是杭州,本月地市零成交。联系溢价率来看,除西安、武汉、宁波仍然维持着高溢价水平外,昆明、成都、郑州和南京等城市在调整供地结构、压低成交溢价空间等方式下,本月成交溢价率还不及10%,二线城市整体市场热度较之前有了明显下滑。
三四线城市方面,截止12月28日,成交体量达3亿平方米,和上月相比增加了七成,但相比去年同期有10%的降幅;价格方面,楼板价降至1787元/平方米,环比下降了7.7%。在CRIC重点监测的三四线城市中,本月有接近20个城市的土地成交量超过100万平方米,除徐州、南通等传统供地大户外,湛江、河源、嵊州、柳州和烟台等地的成交量也均超过了200万平方米。其中,徐州的成交量最大,高达498万平方米,土地供应量较上月显著增加,但从市场热度来看,由于供地结构进一步向远郊区倾斜,因此徐州本月仅少数地块溢价成交,导致本月徐州的溢价率由11月的17%降至7%,市场热度明显下滑。不过,常州、绍兴、温州、衢州、金华、台州等长三角城市的土拍热度仍在高位,溢价率均超25%,土地市场热度依然处于较高位。
受年底集中推地的影响,12月土地市场成交量明显增加,环比增幅超七成,但地价、溢价率、流拍率等反应热度的指标却表现一般,其中12月的土地流拍现象较上月进一步加剧,土地流拍幅数较上月大幅增加。不过,考虑到马上步入新的一年,虽然整体资金环境依旧偏紧,但受资金回笼、结算周期等影响,房企资金压力会稍有下降,拍地积极性受此影响将会小幅提升,而各城市为使流拍地块顺利推出也会适当降低拿地门槛,预计接下来高流拍的现象将得到一定程度地缓解。


重要提示: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余房地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余房地产网,欢迎转载。但应注明“来源:新余房地产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3、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