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导语:房企纷纷踏上了地产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但基于各自所拥有资源和能力的差异性,它们所选择的应对方式各有千秋——
大势所趋
01
旧动能向新动能转换
在相互博弈中,引入“新旧动能转换”的概念很好地调和了彼此关于房地产行业的矛盾:一方面,地方政府仍然可以依靠发展房地产行业获得财政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变革并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也符合中央的战略目标。
02
存量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现在已出现了一批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缩写,意思为“软件即服务”)企业开始尝试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帮助房企将售房讯息精准送至有需求的客户群体,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制作出用户画像,然后提供针对性产品和服务,有效帮助房地产开发商提升营销效率和产品的附加值。
03
疫情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众多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房地产行业,此次疫情最直接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疫情可能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至少35%以上,假期延长和防疫措施都会影响房地产开发进度以及大部分地区的土地交易;
第二,疫情将导致原本就难以接触到的地产目标客户更加不愿意前往现场看房,也使得潜在客户因收入减少以及对未来经济收入的不确定性而抑制了购房需求。
对于第二方面的影响,稍具数字化前瞻意识的房企领导人还可以在地产SaaS企业的帮助下转型线上销售。通过地产SaaS企业所提供的数字化营销工具转换传统地产营销由被动到主动的售楼方式,形成自发传播信息的移动互联模式,实现从传统线下物料、线下看房到移动传播看房的流态营销方式,打破流量思维带来的低转化率,增大流量转化及客户黏性。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公示,截至2020年6月初,房企破产数量已达208家,而击垮它们的正是到期债务。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国内地产债、海外地产债和地产信托到期量已超1.5万亿元
各有千秋
房企纷纷踏上了地产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但基于各自所拥有资源和能力的差异性,它们所选择的应对方式各有千秋——
01
居安思危,勇为先锋
亲历了地产行业“黄金十年”的百强房企们,其中有不少家居安思危,不忘探索地产行业即将到来的数字化转型。
目前,百强房企中有9家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化子公司,如致力于构建千亿量级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的碧桂园的博智林机器人、定位为互联网智慧城市生态运营商的恒大智慧科技、致力于打造不动产科技平台的万科万翼科技、承载绿城中国“服务平台化”发展战略的绿城理想生活科技、负责招商蛇口各层级数字化统筹推动与建设的招商城科、以“CEPCM+BIM+智能化”为商业模式的蓝光发展的蓝本科技、重点打造智慧城市五大产品线的佳兆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世茂房地产旗下的专业科技公司世茂物联以及华夏幸福的数驭大数据有限公司。
因为目前成立数字化子公司的房企基本上都属于TOP30的房企,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拥有充裕的资金,敢为天下先。除此之外,还需要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未来的战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能平衡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利益。
02
未雨绸缪,静观其变
“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那些长期浸淫在地产行业的成熟房企才最有可能洞悉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到未雨绸缪。
据统计,目前有近八成的百强房企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不同程度的数字化转型。
其中有33家百强房企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化部门,如保利发展、融创中国、龙湖地产、新城控股和华润置地等;
另有17家百强房企选择引入外部力量,和领先的数字化地产服务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如正荣发展、华发股份、建发股份、越秀地产和首创置业等;
还有18家百强房企仅有轻度的数字化动作(在企业内部宣布或实施与地产信息数字化相关的工作),如首开股份、路劲地产、金融街、合生创展、国瑞置业和大名城等。
按理说,这68家百强房企即便不单独设立数字化子公司,也应该尽可能地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其动作逻辑应该是:轻度的数字化动作→成立专门的数字化部门→引入外部力量,和领先的数字化地产服务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
事实上,按以上逻辑完成动作所需要的资金和所需要调动的各类资源对于能进地产百强的企业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得从中国企业的做事方式来看。
地产这种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即便已经“水暖先知”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未雨绸缪,但在政府相关政策未真正落到实处时,它们习惯性地选择静观其变。于是,它们在上述动作逻辑的不同阶段按下了暂停键。
地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绝不仅仅是喊句口号,轻描淡写的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也绝不是成立一个专门的数字化部门,让数字化工作停留在公司的局部;更不是某个房企的独角戏,而是房企伴随着一大批SaaS、ERP和OA等房地产服务供应商共同谱写“交响乐”。
03
意兴阑珊,重振主业
从服装到投资,再到房地产,雅戈尔的多元化之路一度被业内诟病为“不务正业”。企业进行多元化的案例并不鲜见,但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前者成功的概率相对更高,而后者失败的可能性更大——雅戈尔的这种多元化正好就属于后者。
早在2007年,雅戈尔就提出了服装、投资和房地产“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策略。21世纪初属于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雅戈尔的房地产业务一度做得风生水起,地产板块和服装板块的营收不相上下。
哪怕是到了2019年,雅戈尔的房地产业务与其他百强房企相较,依然称得上是优秀。可在2019年的年报中,雅戈尔却强调了品牌服装主业的核心地位,并表示,“未来除战略性投资和继续履行投资承诺外,公司将不再开展非主营业务的财务性股权投资。”
雅戈尔这个决策并不难理解,因为从2020年上半年的财报来看,雅戈尔地产板块业务和服装板块业务营收整体差异不大,但毛利率方面服装板块比地产板块整整高出近20个百分点。
存量时代的房地产行业,无论是拿地成本,还是营销成本都水涨船高。再加上地产行业政策调控频出,地产营销越来越难做,行业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早在2002年,雅戈尔就启动了“雅戈尔数字化工程”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技术中心,对全国的销售网店进行网络化管理;
斥资1亿元建设智慧工厂,把生产周期从15天缩短到两天;
开设时尚体验馆,融入了5G AR试衣镜、3D量体和5G 智能导购机器人,为消费者构建沉浸式的购物体验。
04
谙熟趋势,另觅良配
从做生意“做熟不做生”的角度来看,雅戈尔在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显得合情合理。但百强房企中碧桂园和新湖中宝的跨行业数字化转型却让人不禁想一窥究竟。
2019年11月,由碧桂园CIO徐斌掌管的数字管理中心被合并到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博智林机器人”)。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场由地产行业到机器人行业的跨界,而博智林机器人也仅是碧桂园的一次非相关多元化而已。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却是碧桂园的一次数字化战略转型,并且早有迹可循。
2018年,碧桂园旨在重点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碧合计划”和博智林机器人的设立,不仅并行不悖,而且暗通款曲。由数字管理中心负责的“碧合计划”在集团层面用一整套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将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IT建设进行整合以及全面替换,并在财务、人力、流程管理、系统打通和主数据管理等几个方面同步推进。
同时,联手外部地产SaaS企业思为科技研发“凤凰云”全国直营购房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客户购房体验、提升销售全周期服务,加强运营。
其后,碧桂园将目光投向“智慧工地”,全程应用BIM(一般指建筑信息模型,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技术、人脸识别、全景监控和质安通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对地产行业上游细分行业——建筑业的把控。致力于构建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的博智林机器人则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新型装配方式及相关核心技术,并终于在“智慧工地”项目上与数字管理中心胜利会师。
2020年6月,一款“煲仔饭机器人”在郑州郑东新区龙湖里商业中心上线营业,这台网红机器人可智能化进行烹饪、配餐,由碧桂园旗下千玺餐饮集团自主研发
新湖中宝的数字化转型相较碧桂园来说,就显得坎坷而具有戏剧性了。
早在楼市萧条的2013年,新湖中宝就提出了转型计划:一是整合金融资源,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二是积极探索社区金融服务平台。
但囿于金融行业牌照、人才和资源方面的短板,新湖中宝在进行了一系列兼并收购后终于体会到跨界金融行业的难处,并由此调整了转型计划。
不过,新湖中宝并不甘心放过金融行业的增长机会,利用之前在金融行业所积累的兼并收购经验造就了现在的投资主业,投资标的紧密围绕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果,一次关于趣链科技49%股份的投资让新湖中宝一跃成为区块链行业的龙头。
“战略定方向,管理分盈亏”——回顾碧桂园和新湖中宝,它们的跨界转型看似不经意,实则紧扣国家政策趋势和科技发展趋势。只要方向对了,之后的盈亏只取决于各自的管理能力。
05
举目四望,无为而为
据统计,21%的百强房企至今仍无任何与数字化相关的公开报道,包括滨江集团、仁恒置地、金隅集团、北大资源、广宇发展和新华联等。
这些无数字化报道的房企,大多位于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城市,借助地域经济和政策优势,它们的房地产市场火爆异常、供不应求,资金方面的压力相较民企小得多。
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地产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之人口净流、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它们总能自适应地找到在地产行业的生存方式。
决胜未来
01
升格IT部,引入外部合作
有这么一个传闻:2016年的某天,郁亮(现任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突然想看看中西部区域的销售数据,而直到第二天,销售数据才躺在他的办公桌上。于是,在同年12月万科发起了集团级信息化建设项目“沃土计划”。
其初步规划是2016~2024年间,每3年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所有数据上线;
第二阶段,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通数据,产生商业洞见,改进商业流程;
最后阶段,实现智能化,把万科打造成一家平台型、生态型的不动产科技公司。
承载着“构建数字万科,打造不动产科技平台”使命愿景,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助力万科业务发展,推动整个地产行业数字化进程的万翼科技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保利发展携手明源云链,联合打造保利发展控股 “筑善云”智慧工程平台;
融创中国在SAP的助力下,打造了涵盖主数据管理(MD)、计划管理(PS)、成本管理(CO)、采购管理(SRM)、营销管理(SD)、财务管理(FI)和费控管理七大业务模块的一体化信息化系统;
世茂集团携手SAP,建成了中国地产首个一体化信息平台;
中国金茂携手迈动互联,打造数字化产业资源管控平台……
02
联姻SaaS企业,加强运营
从低质量转高质量,从增量转存量,本质上是地产行业供需关系的反转,地产销售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现在的买方市场。
房企除了在运营管理和模式创新上有所行动外,还需要在线上线下融合、重视用户需求和体验等方面做倾斜性资源与资金的投入,形成行业性的差异化竞争力,并迅速回笼资金。
于是,便出现了这么一种局面——几乎所有的百强房企都在尝试与地产SaaS企业联姻,加强企业内外部运营
虽然都是尝试与地产SaaS企业联姻,但选对联姻对象之于房企而言,结果就是落井下石和锦上添花的区别。前文所提到的碧桂园与地产SaaS企业思为科技的联姻,就是锦上添花、互相成就的典型。
通过实现楼盘数字化、场景线上化、数据资产化和营销自动化,面向房企提供从线上内容规模化协同创作到数字营销一体化打通的全场景营销解决方案,覆盖拓客、盘客、看房、判客、成交、运营和客户沉淀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助力房企打造软硬件一体、前后端打通的房地产数字化营销闭环。
03
智联万物,打造智慧城市
2020年,“新基建”成为热词。新基建和智慧城市建设(包括可持续基础设施、数据驱动治理以及数字化管理)紧密相连,尤其是SaaS服务、5G、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与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智能产业,这或将促进房地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巧合的是,已有十余家百强房企不约而同地在其战略规划中提及智慧城市的打造。
如万翼科技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最后阶段便是“实现智能化,把万科打造成一家平台型、生态型的retech(realestate tech,不动产科技)公司”,包括地产智慧建造体系、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不动产经营性业务数字化产品、地产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和万科慧眼平台等智慧生态业务;
华润置地的数字化战略意在大幅提升华润置地商业IT基础设施标准化、智能化和商业综合体开业效率,打造标杆性智慧园区,建设智慧城市;
中国金茂与博彦科技所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提到,“未来,双方将依托各自领域的领先优势,共同打造数字化城市”;
佳兆业集团下属数字化科技集团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 等相关技术,重点打造智慧城市五大产品线——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场馆、智慧公寓和会员管理系统;
华发股份、首创置业、力高集团和亿达中国等百强房企也纷纷发力智慧城市的打造。
2019年9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在以“数字化与未来居住”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上表示,“智能和互联应该成为房地产行业科技化、数字化的重要方向。”
从我国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情况来看,根据中国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披露项目,我国智慧城市及相关项目从2018年开始迅速增多,2020年一季度的中标项目已经有7985个。另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已突破10.5万亿元,未来5年将保持年均33.38%的复合增长,到2022年国内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5万亿元。这么看来,地产行业“智联万物、打造智慧城市”的战略选择,不但有现代科技的推波助澜,更有市场需求的“万有引力”。
重要提示: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余房地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余房地产网,欢迎转载。但应注明“来源:新余房地产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3、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