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失地农民:征地后我的社保由谁来买单?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土地信息 / 正文

微信图片_20201007203257.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失地农民:征地后我的社保由谁来买单?

原创 2020/03/26 17:30:2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1832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财产,农民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土地。但为了满足城市化过程中对于土地的巨大需求,必然要征收大量的土地。但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失去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意味着失去生活来源,失地农民的生活何以维系呢?


微信图片_20200326172915.jpg


1、想要征地,先付社保


为了解决失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土地的后顾之忧,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因此,想要征收农民的土地,为农民支付社会保障费用是必要的程序。


2、不能拖延,及时到位


农民失去土地便失去了生活的经济来源,何时能够享受失地农民社保就成了失地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根据《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费用,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按标准足额划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专户”,按规定记入个人账户或统筹账户。

因此,如果当地政府或者村委会以“社保马上就到位了”“社保正在审批中”等进行搪塞,失地农民就可以拿出这3个月期限的规定予以回击。


微信图片_20200326172919.jpg


3、保障生活,足额补偿


土地征收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实践中却常常存在被征地农民“钱地两空”的问题,被征地农民常常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获得的征地补偿也不足以缴纳失地农民社保的费用。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规定:“依照现行法律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导致无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批准增加安置补助费。”


微信图片_20200326172922.jpg


由于大量的土地被征收,出现了失地农民这样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失去了作为“最后的保障”的土地,失地农民为城市化进程“贡献”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依法也应得到安稳的保障。



重要提示: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余房地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余房地产网,欢迎转载。但应注明“来源:新余房地产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3、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